苏军撤出阿富汗
1989年2月15日,驻阿富汗苏军司令格拉莫夫中将乘坐装甲车从阿富汗北部城市海拉顿来到苏阿边界。他和最后一批苏军人员通过苏联西南部乌兹别克共和国与阿富汗交界的阿姆河上的“友谊桥”进入苏联国境。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事件的结束:根据1988年4月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苏联军队按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从而结束了与圣战者叛军长达9年的苦战。
此前几天,已有数千名士兵离开了这个国家,其中许多士兵乘着坦克和装甲运输车越过了奥克苏斯河边界。这一分阶段撤军行动始于1988年5月。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性事件的完成: 根据1988年4月签署的《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苏联军队如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以后在调整外交政策方面的重大决定,是他的新思维在外交方面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苏联为改善国际形象所做出的明智抉择。撤出苏联被看成是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新思维的又一重要体现,它消除了长期导致东、西方关系紧张的障碍之一。
1978年4月,阿富汗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总统的政权。但是,在苏联支持下夺取政权的人民民主党内部矛盾很深,1979年9月,人民民主党第一任主席塔拉基被当时任总理的阿明杀死,阿富汗政局日趋混乱。1979年12月,苏联悍然武装入侵阿富汗,处死阿明,扶植流亡国外的旗帜派领导人卡尔迈勒上台,从而拉开了阿富汗战争的序幕。
苏联的武装入侵激起了阿富汗全国范围内的抵抗,这个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成了一块苏联吞不下的硬骨头。阿富汗问题一直使苏联在国际上处于空前孤立的地位,它不仅使苏联在与美国的争夺中十分被动,更重要的是它成了苏联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障碍。联合国曾先后通过10项决议,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侵占和占领。只有撤军才是苏联摆脱困境的出路。
苏联人民日益增长的反战情绪是促使戈尔巴乔夫撤军的另一因素。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阿富汗人民不屈不挠的武装抵抗。尽管承受着巨大的民族牺牲,近100万人死于战乱,500万人沦为难民,然而国破山河在,阿富汗人民同仇敌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下,同用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苏军和喀布尔政府军展开了长达9年的游击战。
1982年,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巴基斯坦政府和喀布尔政权开始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间接会谈,并于1988年4月在日内瓦达成协议,苏联和美国作为执行协议的保证国也在协议上签了字。这项协议肯定了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要求保证阿富汗难民安全体面地返回家园,并且规定了苏联撤军的时间表,即苏军在1989年2月15日前全部撤出阿富汗。
《日内瓦协议》的执行基本上是顺利的。用主持巴阿间接会谈的联合国秘书长私人代表科多韦斯的话来说就是,尽管出现某些困难,但那都是“次要的,合乎逻辑的”。驻阿富汗的苏联军队于1988年8月15日撤出了一半,约5万人,至1989年2月15日,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从而结束了苏军对阿富汗长达9年的占领。
阿富汗游击队的战术使苏军遭到挫折
阿富汗游击队中的圣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