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上的2月27日 > 东方三圣人之一六祖惠能大师诞辰

    东方三圣人之一六祖惠能大师诞辰
    * 发表时间 : 2022-02-27 18:59:23 * 浏览 :
    六祖惠能大师638年2月27日,东方三圣人之一六祖惠能大师出生。人物简介  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六祖惠能大师
    六祖惠能大师

    638年2月27日,东方三圣人之一六祖惠能大师出生。

    人物简介

      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他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慧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新兴县是六祖的故乡。据《新兴县志》记载,慧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女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

    主要经历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立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在此地落籍成为新州的百姓。惠能于唐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流落他乡的母子二人孤苦无依,之后惠能跟着老母移居南海(广州)。长大以卖柴来维持母子的生活。

      慧能接触佛教也是极其偶然的。有一天,他正在集市上卖柴,忽然听到客店中有人大声诵读《金刚经》。他就以自己略通印度语的功底,站在店外静静地听起来,他越听越觉得道理深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于是他就把柴草放在店外,向读经的人打听经书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读经的客人回答说是从黄梅双峰山弘忍法师那里得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后,慧能的心中就有了去北方寻佛的念头。

    ●​​​​​​​慧能曾做舂米僧

      公元前670年,慧能把母亲的衣食起居进行了安排,然后就离别家乡,寻师北上。还有一种说法,说慧能没有读过书,是个文盲。一天慧能走到韶州曹溪时,遇到一个叫刘志略的人。刘志略的姑母就在当地的宝林寺出家,法名无尽藏尼。因为无尽藏尼手中有一本《涅槃经》,慧能便请求刘志略给以引见。

      见面之后,无尽藏尼就把《涅槃经》交给了慧能。慧能却没有接,他说他不认识字,但能理解经文的意思。恰好老尼正为弄不懂经文犯愁,于是就答应和慧能一起学经,无尽藏尼诵读经文,慧能解读经文的意思,就这样,两人在佛学上的造诣得到了迅速提高,两人还合著了一本《涅槃经析义》。

      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一段时间后,又继续北上,来到黄梅双峰山的东山寺,找到了五祖弘忍。

      五祖见了慧能就问:『居士到东山寺来有什么事?』慧能说:『我是岭南人,来东山寺是来学佛的。』弘忍祖师说:『你是岭南人,怎么学佛?』慧能答到:『人有南北,但佛性没有南北。』弘忍祖师听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安排他在寺内做些舂米的杂活。

      传说单枞茶,当年东山寺有七百多人,但舂米的僧人只有几个,劳动量特别大。慧能为了多学佛经,就向和他一起舂米的师兄弟提议,让识字的人轮班读经给大家听。这样一来,读经的人就可以得到休息,慧能不识字,就整天一边舂米,一边为大家作解释,从不休息。

      慧能干活认真又能讲经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五祖弘忍那里,弘忍就不再让慧能干舂米的活,而是安排他专心致志地研究和领悟佛理,慧能天天和大伙一起去听弘忍讲经说法,慧能在佛学上的造诣也越来越高。

    弘忍祖师夜传法衣

      六祖慧能跟着五祖弘忍修佛时,弘忍年事已高,就想在众多弟子中寻觅传法弟子。他选传法弟子的方法是每人做一首偈语,来阐明禅学的真谛。

      在五祖弘忍的弟子当中,有一个叫神秀的和尚,神秀是开封市尉氏县人,早年学习儒学,读过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书籍,非常有才华。他先是在洛阳天宫寺出家,然后又拜弘忍为师,一连六年在黄梅双峰山从事打柴挑水等杂活,以求弘忍能够传法于他,他对弘忍所传的禅法,也很有领悟力,并一直为弘忍祖师所器重。

      弘忍祖师一说让弟子们做偈语,神秀当即就做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莫使惹尘埃。弘忍看后大加赞赏。

      但慧能却不以为然,他也做了一首偈语,让别人代他写在神秀的偈语旁边。慧能所作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心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大家见了,立即向弘忍报告。弘忍看后,认为慧能的『空无』思想最彻底,随即在当天夜里,就在自己的僧房中召见了慧能,决定让慧能做他的继承人,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

      弘忍大师在传授衣钵时还叮嘱慧能说:『这是达摩大师的传法信物,你要小心护持,弘我宗法。自古以来,法衣就是争端的焦点,我把衣钵传给你,你的生命就会非常危险。你现在就要马上离开,否则,就性命难保了。』

      慧能接过衣钵,接着磕了几个响头,弘忍祖师把他扶起,并把他送到九江渡口,然后二人洒泪离别。

    ●隐身猎队十五年

      事情的发展正如五祖弘忍所料,慧能走后不久,东山寺的僧人们就知道了五祖弘忍已传法给慧能,于是就有人替神秀打抱不平单枞茶。其中有一个叫陈惠明的和尚,一路追赶慧能,想夺取法衣,后被慧能感化,做了慧能的护法弟子。与慧能过不去的不止陈惠明一人,还有一个叫张行昌的侠客被神秀的徒子徒孙收买,也多次刺杀慧能,后也在慧能的感化下作了和尚。

      慧能与弘忍告别后,就回了岭南。传说慧能的武功也很高强,在回岭南的路上,曾碰见两只猛虎,正要吃一个少妇。只见慧能与猛虎斗了几个回合,猛虎就败下阵来,狼狈逃窜。

      猛虎刚被打走,就有一群手拿长枪、大刀的猎人赶来,并邀请慧能参加猎队。慧能想,自己时时刻刻面临着被追杀的危险,如果参加猎队倒会安全许多,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慧能在猎队里呆了十五年,后来又到广州的法性寺,在法性寺中与印宗法师相识。现在法性寺还存在,名字叫光孝寺,目前还保留有六祖殿等遗迹。随后,在印宗法师的护送下,慧能又回了宝林寺,宝林寺目前也还有遗迹保存,现在的名字叫广东曹溪南华寺。慧能在宝林寺中广收门徒,讲法论道,并编成了《法宝坛经》,一直在宝林寺呆了30年。在这其间,武则天、唐中宗都曾征召他入京,但都被他拒绝。

      慧能年龄大了,就把衣钵法器传给了七祖神会。把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他才带着弟子净藏和尚到少林寺探祖,并把净藏和尚留在少林寺内弘扬禅法。后来净藏和尚就圆寂于少林寺东面的会善寺中。

    主要成就

      慧能的禅学思想,见于其弟子法海集记的《法宝坛经》。此经后来曾被神会系一度改编作为传宗的典据,故其中夹杂后后之说,但大体上还可见到慧能主张是舍离文字义解,而直澈心源。他说这种境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以为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有光,灯是光之体,这是所谓定慧一体观。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这就不同于北宗的教人静坐看心,以为那样将心境分为两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从无念著手,并不限于静坐一途。

      慧能强调‘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因此他对于当时僧俗念佛愿生西方的净土法门,另有一种看法。他对韦刺史开示说:‘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传灯录》及《传法正宗记》皆载有嗣法四十三人。《法宝坛经》说有门人十人,《祖堂集》列举八人。但是最著名于后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五人。他们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岳二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衍为临济、沩仰二派;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形成了禅宗五派法流。

      此外,《僧传》、《传灯录》所未载而见于金石著录者有净藏(675-746),也是六祖知名弟子,他把南宗禅传入嵩山(《金石萃编》卷八十七《净藏禅师身塔铭》)。

    主要影响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他弘化于岭南,对边区以及海外文化,也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影响,王维《能禅师碑铭》谓其:『实助皇王之化』;同时也引起了中原皇室的尊重和供养,皇室屡次迎请惠能进宫,并为其建寺造塔。在滑台大云寺的无遮大会之后,通过对南北是非的辩论,奠定了曹溪禅在禅宗的地位。在惠能入灭一百年后,禅者已非曹溪不足以谈禅。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凡言禅,皆本曹溪。』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小编点评:慧能为代表的佛法传承被后人称之为“顿宗”,强调“顿悟”,比较典型的就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神秀为代表的则是所谓“渐宗”,强调历尽磨难的苦修与渐悟,比如《西游记》里面唐僧取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就是“渐宗”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