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3月4日(农历150年正月十八日,距今已{sys:(year(now)-150)}年),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医圣——张仲景(20张)
张仲景故里位于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