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
1623年1月25日,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到达北京。汤若望到北京后,仿效当年的利玛窦,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列好目录,呈送朝廷。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请中国官员们前来参观。
汤若望以他的数理天文学知识得到朝廷官员们的赏识。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1623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
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奠定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在华40余年,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
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他还著有《主制群徵》、《主教缘起》等宗教著述。他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在西学东渐之中成就了一番不可磨灭的成绩。
从总的趋势看,20一30年代,汤若望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时期,80年代发表的一有关汤若望的论述具有启迪思维的作用,是需要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和全面的研究。
汤若望在华期间,关于宗教方面的著述,包括由他撰写,经他译编,或经他参与校订过的,总括起来,总共只有七、八种、即《进呈书像》、《主教缘起》、《主制群徵》、《真福训诠》、《崇一堂日记随笔》、《哀矜行诠》、《灵魂道体说》以及《圣母堂记》。其中,《主制群徵》与《主教缘起》为他这方面的力著。
《主制群徵》是一本从哲学的角度论证天主确实存在的教理书。它既是汤氏有关宗教理论的一部力著,又阐述了自然界的许多重要现象与原现。《主制群徵》一书原来的题目叫《论神的智慧》和《论灵魂不灭》。全书分为“卷之上”和“卷之下”两部分。第二部分由卫匡国译著。该书于1629年在山西省绛州刻印,因当时汤若望恰好赴陕西传教。
这本书在叙述自然界的规律时说:“寰宇中物,无一无为者,亦无一乱为者。虽体势性情,种种殊异,或相克相伐,然即此相异相克,而公美正赖以成。匪直无损于大全而已!”全书列举了天文、地理、生物中的二十多种事物作为证据,以证实天主确实存在。他认为:“凡物依其本性,避害保己,多趋所向。”他通过对天、气、地、海、人等多方面自然现象的概括描述与分析,充分地展示了他的观点——宇宙间的一切,都出于造物主超凡之力的安排。他的论述是富于哲理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医学角度讲,他在《主制群徵》中介绍的人体解剖学上的知识,在西医东渐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有关西方医学的最早的信息之一。
《主教缘起》(ber den Ursprung des Christentums)一书,初版为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刻于北京。其内容主要是论述天主教的起源。材料基本上是根据圣经旧约中所介绍的历史渊源。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论证天主确实存在。第二卷讲人的灵魂及性体。第三卷阐述人死后还会经受赏罚。第四卷讲述圣母玛丽亚及耶稣的降生。
对《灵魂道体说》与《哀矜行诠》两书,汤氏只参加了校订。前一书是由龙华民撰稿。汤若望与傅泛济(Franz Furtado,即傅体斋)、罗雅谷一起校订,以阐述人的灵魂与躯体的相互关系为主。后一书是罗雅谷原著,汤若望与龙华民、高一志共订。
《真福训诠》(ber die acht Seligkeit)又名《真福经典》,主要是根据新约马太福音第五部分加以解释。它以浅显的语言,阐述了真福八端的内容,如人对真福的寻求与误解,世界上真福何在,最终阐明,信仰耶稣才是求真福之道。
明朝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表现得非常开放,汤若望在明朝末年兵荒马乱之际来到中国,仍能得到明政府的赏识与重用。相比较而言,清朝乾隆末年的马戈尔尼使团访华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却被极端自负的乾隆所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