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上的7月23日 >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
    * 发表时间 : 2021-07-23 15:59:41 * 浏览 :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于1878年12岁时随母去檀香山就学,中法战争前夕返国,先后入香港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大学)...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于1878年12岁时随母去檀香山就学,中法战争前夕返国,先后入香港中央书院、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香港西医书院(大学)学习。7月23日,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随即在澳门、广州两地行医。但是,孙中山很快就弃医从政,走上反对清王朝的道路。

      其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归结起来:

      一、孙中山出身贫寒,16岁入私塾,受过儒家思想教育,但在檀香山英国、美国教会办的中学中,他更多地接受西方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这有利于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二、孙中山的家乡,既是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如升平社学、太平天国革命、三合会起义等)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孙中山从小深受反清革命意识的影响,乃至于后来常以洪秀全第二自命。

      三、中法战争前后,民族的苦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媚外卖国政策,促使年轻的孙中山立志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还在求学期间,他“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常与志趣相投的同学议论时政,倡言“无敬朝廷”,与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三人,被人称为“四大寇”。同时,还结识会党人士,与创办西医书院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何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郑观应等关系密切。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没有任何结果。此时中日战争爆发在即,而清朝统治者却照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大修颐和园,忙着为慈禧准备60大寿庆典。深感民族危机的严重,目睹清朝统治的黑暗腐朽,有“国手”之称的名医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为重要,同年秋即到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程。

小编点评:孙中山当时的革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其立场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推翻满清政府,恢复汉人政权为革命目标。
同时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逼迫清帝退位所提出的口号则是“五族共和”,以便尽最大可能保持民族团结、国家稳定,以及版图的完整。但是帝制存在已久,良性的改革措施并不能完全的拔出封建帝制的思想毒瘤,以至于后期还有保皇运动、帝制复辟等等历史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