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朝代历史 > 明史

    为何说明朝是汉族人最为兴盛的时期
    * 发表时间 : 2022-05-13 10:28:35 * 浏览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太祖即位后,立刻对以往的制度进行改革,自太祖后,明朝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管辖。这种六部制成为此后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为了选拔官吏,明朝还扩大了科举的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形式的明科举制度。此外,明朝还用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制订"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其后惠帝朱允文即位。此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以此加强对北方诸族的控制。

      明朝自成祖之后,历仁宗、宣宗至英宗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公元1449年,瓦剌部进军南犯,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袭,明军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瓦剌军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此时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果断的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景泰帝),组织全城军民准备与敌决战。经过艰苦的战斗,明军终于打败瓦剌军。

    北京保卫战

        使其不得不放英宗回朝,并与明朝议和。英宗回国后,于1457年趁景泰帝病危,在宦官的帮助下夺回了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朝天子"。在英宗复位之后,立即逮捕于谦,而助其夺权的宦官都被授以爵位。这样一来,使此后历代的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的权利大大超出朝臣的权利,明朝的统治几乎落在他们手中。其中以武宗时的刘谨及熹宗时的魏忠贤最为甚之。

      关于明英宗杀死于谦一事,很多历史文献都将其视作陷害忠良。但是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看,英宗复辟,则于谦必死!首先,英宗被俘的时候,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实际上大事都由于谦把持,代宗更像是一个笑话。大臣御前争执,甚至在代宗面前出手打死了人,这种无视皇帝的做法,换做任何一个有血性的帝王都是不可能忍受的!而这一幕发生在代宗面前的时候,这位代宗第一反应就是跑出这个是非之地,完全没有一个帝王的威严!在之后的太子废立问题上,这位代宗更是出尽洋相。如此一个窝囊皇帝在位,于谦的权利堪称只手遮天。其次,英宗土木堡之变失败的原因是后勤粮草补给不足,军队后勤断绝,必须回撤,而当时负责后勤粮草的恰恰就是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神奇的是,没过多久爆发的北京保卫战,于谦在粮草调运问题上表现的十分出色!最后,在英宗被俘之后,于谦不顾英宗的死活,带兵炮轰瓦剌大营,有至英宗与死地的嫌疑!

      明朝前期军事制度的转折点就在于谦领导下的巡抚领兵制,这使得文官完全压倒武将!将领在外领兵权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同时,土木堡之变造成了明朝早期的武将勋贵集团损失殆尽!明朝建立之初武将勋贵集团与文官集团相互牵制,皇帝作为仲裁者居中调停,并且最终拍板。随着武将勋贵集团的败亡,文官集团自此一家独大!此后的皇帝只得重用宦官,以其培养的宦官集团来牵制文官集团,这就造成了所谓的“阉党乱政”!

      处于明朝中后期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改变当时混乱的政局,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任命张居正为首辅来进行整顿。张居正是当时明朝最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农业的发展,万历六年,张居正不顾大士绅的反对,丈量全国土地,增加了财政税收。此后,他又兴修黄河水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逐步稳定下来。此外,张居正还撤裁了冗余的官员,在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间建敌台三千余座,加强了北方的防务。自张居正改革之后,经济有了大的起色,政治也相对稳定下来,明朝进入了自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张居正
    张居正

      自神宗之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628年,明朝的最后一帝思宗崇祯帝即位。此时的明朝已是内乱纷纷了。崇祯十三年,由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军队分别在四川、河南击败明军,此后他们规模不断扩大,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由于明朝在统治上相对比较稳定,故而明朝社会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青花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已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编点评:明朝是建立在元末战乱的废墟之上的。而明朝建立之初,由于当时的元朝仍然非常强大,朱元璋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团结了当时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打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并且一系列政治举措也得到了广大汉人的拥护。在顺利打败元朝并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朱元璋又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怀柔的政治措施,以此来招揽北元政权,同时对于投降的蒙古、女真人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此时的明朝俨然是是元朝的继承者自居,这样的话有助于消化吸收元朝曾经的势力与领土范围。
但是由于恢复国家经济、农业等方面的需要,朱元璋执政时期采取了重农抑商的策略,使得国家农业经济快速恢复。而这一措施在明朝早期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到了后期明朝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之后,在经济税收等方面又无法同步推进改革措施,使得大量的经济红利无法转为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造成国家宏观调控的乏力。紧接着又造成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国家经费紧张,甚至有时候连军队军饷都无法保证。最终造成了在明末应对辽东局势与关内农民起义的力有不逮。
客观来说,如果明朝在中后期能够有效调整经济模式与相应的税收政策,整顿吏治的同时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哪怕只是恢复到南宋时期的经济水平,也能够有希望快速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上一篇:明朝统一战争:建立初期为时最长的一场战争
下一篇:明朝朱棣创建的神机营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