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朝代历史 > 夏商周

    追述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典故出处 三过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
    * 发表时间 : 2017-08-11 13:46:08 * 浏览 :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真要讲清楚它出自哪里,恐怕有很多人仍然不是很清楚。三过其门而不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sgqm.jpg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真要讲清楚它出自哪里,恐怕有很多人仍然不是很清楚。三过其门而不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大禹的故事,带有很强的传说色彩。而这个词汇的出处确实两本典籍,一个是《孟子》,一个是《史记》。

      三过其门而不入出自《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史记·夏本纪》也有载,“禹……居外十三年,过门而不入”。
      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到启长大了,禹还在外边治水,这期间禹因为担心因私废公,三次过家门而不入。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把禹举荐给上天,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当年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在这种情况下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去治水,没有办法之中帝尧便任命崇伯鲧(即禹的父亲)治河,后来因“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而被舜派祝融殛死,传说“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与此同时,帝舜使禹继鲧之业。禹因为其父治水不成被舜陷害的前车之鉴,故而“劳身焦思,居外三十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后来,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小编点评:

   当今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即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并非那么的大公无私,尧在禅让给舜之后就被后者关起来直到死去!大禹的父亲鲧(华夏部落)就是舜(东夷部落领袖)权利争夺的有力对手,舜以治水不利为由杀掉鲧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而舜一方面也是为了博得求贤的美名而任用了鲧的儿子大禹,禹能够“三过家门而不入”说到底也是为了赢得好名声,以积累政治威望,便于以后的权利斗争。试想工作就算再忙,走到家门口进去看一眼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除非对家人没有感情!一个连对自己家人都没有感情的人又怎么会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感情?果然禹凭借治水积累了足够的人脉与政治资本之后,便出现了舜“禅让”给禹的那一幕(具体的禅让可以参考东汉禅让曹魏、以及曹魏禅让司马家的西晋)。而后便是二十八年后舜死在湖南永州的九疑山(大禹治水治的是黄河,湖南在长江的南面,在禹的那个年代是蛮荒之地,可想象的到,舜应该是被禹放逐到南方的)。

  为什么尧舜禹的禅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帝王道德的楷模?因为儒家尊崇帝王法统与功德必须树立这样的明君标杆!一番美化宣传之后让普天下的百姓认为帝王还是会有尧舜这种贤君出现,无形之中减少了百姓反抗压迫与争取自身权利的意志。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聊一聊围棋的起源 尧以围棋教子造就了一段育儿佳话